在香港分类扔垃圾是怎么样的一种体验?

环卫新闻 6年前 (2019-07-02) 1395次浏览

有关垃圾分类,日本肯定是被很多人记起且津津乐道的国家,相关的例子举不胜举,从小朋友打小就被教育牛奶盒要拆开洗净折好,到日剧中也多处镜头会拍到男女主人公一早出家门时带出垃圾的场景。简言之,在回收分类方面,岛国一直走在前列。当然,日本并不能专美,比如近期在看的一本移民到丹麦的书里,也写到了类似的场景(本周末本号旨在真正做到阅读无界限的“地球村书评”将有详细介绍):
所以说,在全球环保成为政治正确的前提下,SH 真正能做到相关文章及规定中的垃圾分类,真能排除万难执行下去且长久之行下去(包括对于本地人外地人的统一之行等等一系列麻烦之处,全国统一禁烟尚且困难如此)的话,肯定会成为国内的标杆型城市。
相较之下,香港的垃圾分类实施执行状况肯定会相差很多,下面是一些有关的体验:
一、日常
总体来说,以本文作者居住过的香港新界沙田、元朗等地,以及在港岛、九龙等多地溜达的情况来看,除了居住小区内会有相关的垃圾分类箱之外,街头最基本的垃圾收集装置,就是一个橙黄色的大垃圾桶,上面有供弹烟灰的盖子。相关部门雇佣的合同工人,会时不时拖着一辆长长的垃圾车,到每个垃圾桶边进行收集。对于很多年过五六旬甚至七八旬但不如此就没饭吃的老人家们来说,打扫干净垃圾桶及收集废弃纸皮、饮料瓶等,是他们除了为数不多的综援之外,仅剩的生计。
在各家各户居住的楼宇内部,则会设立大致三类垃圾收集装置,一类是集中在每个单元或者小区会所附近的垃圾分类装置,设有玻璃瓶、金属、废纸等类别。一类是一人多高的衣物回收箱。一类则是非常传统的大垃圾桶,设在每层楼的楼梯间内,每天分几次有清洁工人进行打扫。只要是家里产生的小件垃圾,几乎都统统丢到了这里面——有些可以分类但也有人不分类直接丢掉了。
在有的单元内,保安所坐的大台子上面,还会因为环保,设立几个单独的纸箱子,可以分类丢进废弃电池、荧光灯管等。
在这三大类扔垃圾的地方中,很多香港人确实会攒下家中的书报,或者饮料瓶,单独扔到回收箱的边上,但并不强制,只凭直觉。太太说这些报纸和瓶子会被集中收集后售卖,但是作为个人,是不能自己攒下很多然后找回收站卖掉的,因为确实也找不到。为此,每当看见我成摞地扔掉废弃报刊的时候,母亲还往往遗憾说一句,能卖掉多好,扔了多可惜。我会跟一嘴,其实也是卖了,只不过不是自己卖了,权当做点小慈善吧。
而与之相关的,是在每月缴纳物业费之后,保安先生或者大姐,会给你一捆大概三十个的白色大垃圾袋。如果家里人口多不够用的话,单独跟他们要,往往也会给且多给几捆,且告诉你——这是不允许多给的,我多给你几个哈。
不管什么情况,必须提及的是这些垃圾丢弃方式基本都是全凭自觉。随地扔垃圾是肯定不行的,但是在什么地方丢什么垃圾,空间其实很大。
二、非日常
与前面的日常情况相比,往往家中会因装修、换家具或者电器等产生要丢弃的大件垃圾。
对于装修垃圾,唯一的办法就是付钱,让装修商直接拉走。或者比如宜家在买新家具的时候,已经可以付款让其将旧沙发拉走,每件大概五十到一百元港币。再或者比如换空调,可以给电气行费用,由其拉走。
生活中总归会出现一些计划外的大件垃圾,比如自己安装一些设备,再比如废弃的折叠床等等,没人回收,不可能丢到楼梯间垃圾桶旁或者楼下分类桶旁——肯定会被骂死的,自己也不舒服——唯一的渠道,就是很多社区公园附近,应该都会有一个垃圾回收处。似乎也有分类和一些不能丢弃的东西,但是并没有标示出明确的规定。凡是比较大件的东西,好像很多人但凡能自己运到这些地方,也就扔掉了。
与之相关的,有三件事:
其一,从去年开始,香港的相关部门开始推行电子类产品强制回收制度。比较明显的,就是买苹果等小件及大件电子及电器产品的时候,店铺会给你一个绿色的标贴(苹果包装内也会给一个),证明你已经缴纳过相关的回收费用。
其二,大概是因为在集中垃圾丢弃处随意乱扔大件垃圾的人太多,据说最近相关部门在采购设想设备,加强监控。但是什么给丢什么不给丢,似乎并没有人说清楚。
其三,最近有环保组织在香港的一些热门海边景点收集垃圾,在废弃类饮料瓶当中,据说十之七八是一种绿色标签包装的透明矿泉水瓶,这个牌子的水在香港并不出售,但在其相邻的几个城市当中,却是不少的。

产品推荐
香港户外高档不锈钢垃圾桶 观塘区室内酒店方形不锈钢果皮箱 油尖旺区商场立式不锈钢两分类垃圾桶
香港东区机场三分类不锈钢垃圾桶 香港东区户外社区钢制分类垃圾箱 香港户外钢制分类垃圾桶
新界北区三分类钢制垃圾桶 九龙城区公园景区经济钢木分类垃圾桶 九龙油尖旺屋型钢木分类垃圾桶

欣方圳香港垃圾桶站版权所有丨如未注明 , 均为原创丨咨询热线:13902465298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在香港分类扔垃圾是怎么样的一种体验?
分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