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力量公布新一年《香港郊野垃圾調查》結果,自 2016 年起每年進行調查,比較市民製造及處理郊遊垃圾情況。今年在 2019 年 9 月 24 日至 10 月 7 日以網上問卷形式進行,成功收回 377 份問卷,調查對象是過去一年內曾到訪郊野,並年滿 16 歲人士。
調查發現,頭三位最多受訪者郊遊時製造的垃圾,依次序是紙巾、食物包裝和膠袋,分別佔六成八、六成半及四成七,平均每人每次郊遊產生每種垃圾 1-2 件。市民多年來產生的郊遊垃圾種類及數量變化不大,不過處理垃圾方面,則有較多人會帶離郊野才丟棄。
以紙巾、食物包裝和膠袋三種最多受訪者產生的郊遊垃圾為例,2016 年第一次調查時,將此三類垃圾棄置郊野垃圾箱比率均較帶離郊野棄置為多,但今年調查則相反,將垃圾帶離郊野棄置的比率較高,改變幅度約 10 個百分點。
綠色力量高級保育經理呂德恒對此改變表示欣喜,期望未來所有郊遊人士人均能將垃圾帶離郊野才丟棄,因為將垃圾棄置於郊野垃圾箱,仍有機會被強風吹至散落四周,又或是吸引野生動物翻開垃圾箱覓食,所以應將所有垃圾帶返市區丟棄。
調查同時顯示逾八成受訪者認同移除垃圾桶有效減少郊野垃圾,不過,當問及是否支持移除露營及燒烤地點的垃圾箱,反對均較贊成多,前者只有三成六受訪者支持;後者更只得兩成九。露營及燒烤會產生較多垃圾,尤其是廚餘,不便帶走,所以市民希望在這些地點保留垃圾箱。
調查同時了解市民郊遊時自備水樽習慣,發現七成五受訪者有自備水樽,陸續在郊遊地點增設加水站或水機,多達九成四受訪者認同此措施,市民改變購買樽裝水習慣,有六成受訪者不清楚加水站及水機位置,加強宣傳相信能進一步鼓勵市民自備水樽。
紙巾是最多市民郊遊郊會產生的垃圾。調查發現只有二成六受訪者經常實踐「以手巾代替紙巾」,三成三受訪者未有實踐,受訪者每人每次郊遊時產生的紙巾垃圾有 2.3 件,累積數量不容忽視。
近年香港不同機構均有推廣「無痕行山」概念,原則是在進行郊野活動時,盡量減少對自然環境及生態的影響。調查發現市民普遍對此不了解,表示了解的受訪者只有三成七,更有成四成完全沒聽過此概念。
當問及一些郊遊行為,例如「不餵飼野生動物」、「不放生動物」、「不在樹幹或石上刻劃」均有九成多受訪者已經有實踐此習慣,表示這些分別屬「無痕行山」七大守則中,「尊重野生生物」及「保持原有風貌」守則下的實踐方法之一,反映市民已有實踐「無痕行山」,只是沒有全面掌握當中概念。
产品推荐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