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序开展垃圾分类工作的同时,市南区还对标、总结学习杭州、成都、厦门、深圳等国内城市,以及新加坡、日本等国外城市垃圾分类的先进经验。“我们考察这些城市总结得出,垃圾分类工作的核心一是靠宣传教育,二是靠强制执行。目前市南区的垃圾分类工作正在逐步向这两方面靠拢,尤其是在宣传教育方面,已取得了积极成效。”李昂说。
“我是可回收垃圾桶,平日里不用的纸壳、纸屑可以往我这里投放;不用的废旧电池属于有害垃圾,可不能随意乱丢……”近日,来自香港中路小学的学生们,走进街道与社区向当地居民表演了以垃圾分类为主题的小品和快板,得到了周围居民的广泛关注和好评。
这仅是香港中路小学通过开展校外实践活动,践行宣传垃圾分类工作的冰山一角。今年以来,为响应香港中路街道的垃圾分类工作,该校组织全校师生参与垃圾分类为主题的绘画创作,共收集作品 1253 幅,其中 60 余幅作品入选精品作品,以拍成照片的形式,在街道、社区、小区宣传栏和垃圾分类设施上宣传使用。
在市南,以垃圾分类“进校园、进课堂”的形式开展活动已成为常态,并成为该区宣传垃圾分类工作的有力抓手。截止目前,市南区连续五年在 39 所中小学校举行“小手拉大手、垃圾分类我参与”课外实践活动,累计参与 5 万余人次,让学生在创建绿色学校、绿色家庭、绿色社区中发挥积极作用,形成教育一个学生、影响一个家庭、带动一个社区、引领整个社会的良好社会氛围。
垃圾分类宣传工作任重而道远,而居民意识的培养与形成不仅是坚实一步,更是漫长过程。2017 年,该区建成全省首个垃圾分类宣教中心,涵盖展示区、户外活动区、影音展示区和巧手制作区,通过展示垃圾分类发展历程、垃圾分类方式方法等途径,全方位宣传垃圾分类工作,开展宣传教育 2500 余人次。
同时,大力开展主题宣传活动,累计为每户家庭发放《致居民的一封信》、《市南区垃圾分类指导手册》等宣传材料 40 余万份,在居民小区设置 LED 垃圾分类宣传栏及宣传长廊,组织社区趣味有奖竞答活动,增强居民生活垃圾分类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意识的培养离不开体制的管理。市南区不仅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实施意见》《市南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工作考核办法(试行)》等文件,还立足全区成立由区委主要领导和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双组长制”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由分管副区长任办公室主任的推进办公室,各街道和社区均设立工作推进组,搭建起分工明确、体系健全的“区街居”三级工作推进体系,形成全区上下各司其职、齐心协力推进的良好局面。
成立 10 支专业清运队伍,在居民区设立大件垃圾暂存点,采用预约清运模式,免费为居民清运废旧家具等大件垃圾。在居民区及公共场所布设有害垃圾收集容器,并及时收运至有害垃圾归集点,由具有相关资质的企业进行无害化处置。实施餐厨垃圾签约处置,与 2000 余家餐厨垃圾产生单位签订《青岛市餐厨垃圾收集运输服务协议》,每天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约 46 吨。
依托形式各样的活动同步开展,当前市南区已初步形成多面、有效的垃圾分类宣传网络和“网格化”管理,主导辖区环境稳步提升。“但相比于上海等国内城市还有所差距,特别是在法律法规方面,我们还相对落后、有待完善,未来随着各方面工作的展开,我们有信心将垃圾分类工作做得更好,打造一张亮丽的新名片。”李昂称。
产品推荐 | ||
![]() |
![]() |
![]() |
![]() |
![]() |
![]() |
![]() |
![]() |
![]() |